其實內心吶喊著~我比較想看金凱瑞演娘娘腔呀!!
既然孔子都召喚我要去看他的史詩巨片
那就下班趁早去排隊劃位吧!!
原來我五點半殺去大遠百排隊還不是最早的
前頭就已經排了一對情侶和幾個小孩子
一直很納悶~他們手上那些紅紅的首映卷都是哪弄來的
我也好想每次都可以那到這些不用錢的票卷看電影唷
(除了要花P幣換卷之外)
================以下是太過正經的影評=============
(本影評由孩子的乾爹~翁先生代筆)
一般由歷史改編的電影,向來得不到太好的評斷,初見本片亦同。

如果您用史實的角度切入、由被神話的人格切入,或歷史教本中孔夫子肖像中切入,那步出戲院除了浪費兩個鐘頭外,您將帶著滿滿的疑惑回去。

因為本片切入的角度是人性,一個也是人生父母養的孔子,一個也會生老病死、愛恨迷惑的孔丘。

就因為他”真的”是人,所以不像被歌頌的那樣完美,亦達不到被神格的境界。
所以在夾谷會盟時坦蕩蕩君子卻行欺騙齊君之實,即便保了自國三城,但手段合禮乎?
周遊列國魯國生死存亡之際,僅命徒回鄉衛國,而獨率弟子荒野漂流,合禮乎?

為求棲身,留衛國獨面君妻,合禮乎?
攜徒眾顛沛流離,合禮乎?
離妻棄女,四處求仕,合禮乎?
公孫狃亂,殘殺同袍,合禮乎?
愛徒之死,摟屍哀戚四個時辰,合禮乎?
缺糧之際,烹煮騎乘但求溫飽,合禮乎?

結論在劇末一句”世人論我皆由春秋”中找到解答。
為推廣禮樂、推廣禮樂,只好違背禮樂而捍衛…
這就是人性,人不總是幹些自相矛盾的事情嗎?

以政治家而言,孔丘是失敗了,因為魯國並未因他而富強。
以教育家而言,孔丘生前也絕對未想到他會成為”至聖先師”。
以哲學家而言,值到今日儒家治國也從未實踐,不然就不會有刑罰存在。
那該用什麼角度去衡量孔丘這個人呢?
在離開電影院時,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各自的答案吧!

以上劇照來自「網路」
(圖片版權還是電影商的~噗!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